小米这次把芯片玩得挺花哨,那3nm工艺的玄戒O1,简直就像是从未来科幻电影里直接搬出来的。极客湾那帮技术宅拆开一看,我去,小米的Logo小得跟蚂蚁似的,得拿显微镜才能瞧得清。
芯片上的小米Logo比蚂蚁还小
显微镜下搜寻小米的标志成了科技圈的新潮流。那枚神秘戒指O1上的标志小得可以,估计雷军要是开新品发布会,得带着放大镜才能上台。极客湾的拆解视频中,弹幕里全是“标志在哪儿”的提问,这估计是史上最考验眼神的找茬大挑战。
瞧苹果A18 Pro那显眼的标,小米这招简直理工男的幽默感爆棚。有网友打趣道,这标小的好处是散热效果更上一层楼,毕竟省下的字母能多出点纳米空间。话说回来,这也挺符合小米那实用至上的风格——东西得管用,标标啥的能认出来就行。
拆解现场像在考古
极客湾拆解那东西,跟给古董治病似的,先拿热风枪小心翼翼地撕开那层POP膜。一看到XRING O1的印刷,弹幕就炸开了锅。24年52周的封装日期,这东西新鲜得跟刚出炉的关东煮似的,比便利店那东西还热乎。
磨芯片那时候,全场的观众都紧张得呼吸都不敢出声,就怕博主一不留神,那几个亿就跟着芯片一起被磨没了。等内部结构全露出来,弹幕上就飘过这样的话:"这图案比老子的前女友心思还复杂"。不得不说,这设计跟苹果和高通那俩货完全不是一个路数,就连那些见多识广的极客们都不禁直呼内行。
性能跑分让友商冒冷汗
一听说Geekbench的跑分,数码圈的小伙伴们纷纷开始变脸,就像川剧里的变脸一样神奇。玄戒O1这货在中低负载下,能效比简直逆天,用抖音刷视频的功耗比骁龙8至尊版还低18%。有网友亲测,连续玩三小时吃鸡,手机也只是微微发热,结果还来了一句:“这散热效果都能暖手了,不过可能不够热咖啡喝。”
最牛的是那动态性能调度技术,打游戏时GPU能自己加码,一退出游戏就立刻回缩。网友亲测,从王者荣耀跳到微信,功耗曲线那叫一个刺激,比炒股还带劲。看样子小米这次是把“该省省该花花”的精神给玩到了芯片里头。
190亿晶体管的秘密
这109平方毫米地方硬是挤进了190亿个晶体管,就像在指甲盖儿上建了个魔都城。Arm Cortex-X925的大核跑得跟打了鸡血似的,那俩低频的A725小核却能省电到跟偷懒似的。这设计简直了,手机既能高速狂飙,又能慢吞吞地爬,简直就是个当代时间管理达人。
玩原神那GPU稳得跟焊了似的,帧率坚如磐石,可一刷淘宝就秒变鹌鹑,乖巧得让人想笑。网友调侃这芯片“上班威风凛凛,下班蔫巴巴”,简直就是打工族生存现状的缩影。但说到底,能根据不同场景自动调整性能,这技术确实挺牛的。
自研芯片的终极证明
极客湾拿着放大镜,把所有IP后端设计都仔细端详了一遍,得出结论:这货根本就不是什么现成方案的简单改头换面。那些奇特的布线,简直就像个迷宫,估计就是高通的工程师看了也得头疼。业内人士都这么说,这种级别的自主设计,在手机芯片圈里,简直就是自己又发明了个轮子。
这CPU子系统的布局设计,跟公版的Arm方案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。网友们都调侃说,这要是抄袭的话,那抄作业的把1+1都算成了3。看样子,小米这次是真的豁出去了,就连那些最挑剔的极客们也不得不承认。
3nm工艺的代价与收获
台积电那第二代3nm工艺,价格高得让人心疼,可小米这次赌对了。芯片面积比对手的小了15%,晶体管密度却提升了20%。这就像是把戏法在螺蛳壳里施展,还得保证那米其林三星级的水平。供应链那边传来的消息是,为了这块芯片,小米的工程师们已经喝了三年的速溶咖啡。
瞧瞧这测试结果,可不是白费劲。待机功耗直接缩水了40%,玩游戏温度也低了5度。网友亲测,充电后能刷13小时短视频,"这下终于不用在厕所里偷偷摸摸找插座了"。看来在半导体这行,砸钱还真能砸出点真本事来。
看完这评测,你是不是想试试玄戒O1手机的性能上限,或者想看看它耐不耐用,来个续航大比拼?